成华区燃灯寺公墓价格实惠:如何吊唁与如何祭七烧七
吊唁与“祭七
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人死之后需要操办一整套复杂的丧仪,以此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民间丧仪必儒家礼制和历代丧制为根本依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当时的社会风尚进行增删和演变。随着当代社会的改革,丧仪也逐渐顺应文明的时代潮流。不过,在农村很多传统礼仪保存仍较为完整,如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吊唁、祭土、出殡落葬等仪式。其中吊唁和祭七是祭拜死者的主要内容古人称哀悼死者为吊,安慰死者家属为唁,吊唁之礼实质上是指人们面对生死与死者礼数。《礼记·曲礼》说:办丧事之礼,平素和死者的亲属有交情的,则要前往慰问直接与死者有交情的,则要前往哀悼。哀悼死者前往吊唁时也有一套礼仪.首先是要穿上吊服,吊服有古代有絰、白衫等。至宋朝已无此规矩,司马光《书仪》说,凡是吊唁之人,只需换掉华盛的服装。后来些地区又流行“发孝帕”的仪规,丧家发孝帕,吊客顶于头上。民国以后,又兴出向吊客散发白纸菊花的风俗。
哭丧是吊客示哀的主要形式。敦煌文书所载吊丧的许多细节,给今人提供了自晋至唐宋极为生动的礼仪风俗史料。如斯1725号写外甥哭舅母云:"舅母之亡,外生吊。外生至门哭,入屋灵前立哭五六声。拜灵讫,退户西头,面向北跪,哭廿余声。可见哭也不是随心所欲,必须根据亲硫远近的规矩行事。但是吊客至丧家孝属一般都有陪哭的礼节,这时往往是屋里屋外哭成一片如今广大农村吊丧时,不论男女,礼节是一进丧家大门就大声嚎哭,俗谓“嚎丧"。针对古俗而言,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了。
吊唁除了遵循礼节、仪式之外,还要送给丧家一些财物来帮丧,谓之“奠礼”。礼品一般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独、纸钱等。近代兴起的奠礼有花圈、挽联。如送礼金的话多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折祭×元”尊敬×元”的字样。
吊丧之事可大可小,大至君王,小至百姓,都有其意义之所在。而用一场吊丧定下天下局势的,恐怕只有诸葛亮做到了。《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东吴上下致对刘备怨恨不已。在此情势之下,诸葛亮亲至柴桑吊祭周瑜,孔明跪于灵前,深情追念公谨雄姿英发,痛哭孙、刘不能合力拒曹之憾,随后泪如泉涌,伏地震恸不已。东吴部将始欲杀之,后竟然为其哀哭所感动—这种吊丧作为艺术表演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若置于生活当中,不免多了几分装模作样,少了几分真心实意。
更多燃灯寺公墓信息
www.randensi.com
祭七”即人死后每七天一祭,一直祭到“七七。按照佛教说法,死者的亡灵要在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里,等待转生的机缘。亲友们若能在此期间斋僧济贫,大作功德,则对超度死者转生大有好处。道教也认为,人死之后以七日为一忌,至七七四十九日则七魄散尽。所以民间丧俗,在人死四十九日之内,要延请僧、道作法事,叫做“祭七。并根据丧家的经济条件,决定在家停灵的日期,少则三天,多至四十九天。《红楼梦》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贾珍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罪。第十四回又写五七正五日上,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众尼僧搭绣衣,轂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放焰口就是和尚替丧家念经,为死者祈福。《京华百二竹枝词》注云:“北京风俗,遇有丧事,接三、做七、出殡,无不延僧诵经、放焰口,以超度亡灵。夜间施放瑜珈焰口,金铙法鼓,直到天明为止。“此风俗并不限于北京,南方亦然丧棚是北方举行丧礼的主要场地,里面设经台,供僧道作法事。这种用芦席搭建的丧棚做工非常精致,杨静亭《道光都门记略》谓:“京师搭盖丧棚,工细绝伦,点缀有花木鸟兽之形;起脊大棚,有瓦陇、柁头、稳兽、螭头之别,以及拜照墙、辕门、钟鼓楼,高插云霄。
停灵期间每逢首七、三七、五七,都要办一场法事。等法事功德圆满以后,家属要焚化“楼库”,这个仪式叫“送库"。所谓"楼库”,是用彩纸糊一座古式楼房,两边还各有座库房,以及四只大箱子。楼库里由家属装上纸钱、纸锭和冥钞,算是为死者在阴间预备下的房产和资金。送库也可以根据死者生前的喜好,定制各式各样的对象。以前常见的还有金山银山、尺头桌子、四季花盆之类,有的还糊上一堂宴席、麻将牌、佣人等,现在则有别墅、汽车等,甚至有送“小蜜”(情妇)烧给死者享受的。“送库”能折射出时代的风气和百姓的心态,虽然对于死者再也没有任何意义。